自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便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去年12月初,针对俄石油“限价令”的实施更是让俄罗斯赖以生存的石油行业遭受沉重打击,价格是一跌再跌,目前的石油价格已经被拦腰斩断,不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一半水平。
日前,据《莫斯科时报》报道,受到西方“限价令”的影响,俄罗斯主打石油品牌——乌拉尔原油的价格出现暴跌,从去年12月的每桶50.5美元的价格直接跌了十几美元,目前已经跌至每桶38.7美元,创下自2020年春季以来的最低水平。如果俄罗斯以每桶38.7美元的价格出口自家原油,实际上已经无利可图,等于硬着头皮干着赔本的买卖。
据悉,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出口原油中主打产品,对外出口的规模远超俄罗斯其他原油品牌。而这次乌拉尔原油价格暴跌的原因,主要还是跟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际上,早在俄乌开战之后,西方国家便对俄罗斯石油采取了禁运措施,而这个举动,则意味着俄罗斯石油没法运往欧洲,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船运公司敢把俄罗斯石油承运到欧洲,这也导致运往欧洲的俄罗斯石油越来越少。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为了削弱俄罗斯的经济来源,西方阵营则对俄罗斯石油采取了“限价”措施,更让俄罗斯的处境进一步恶化。
去年12月,欧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的价格上限达成一致,随后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加入行列当中。根据这项“限价令”,俄罗斯石油的价格只有在低于60美元每桶时,承载俄罗斯原油的油轮才能获得西方提供的航运保险等一系列服务。只不过,考虑到欧洲打着削弱俄罗斯经济来源的口号来行事,即便俄石油价格低于60美元每桶,欧洲现在很大概率也不愿意找俄罗斯下订单了。
原本欧洲就是俄罗斯原油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而如今新颁布的“限价令”,导致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陷入停滞,油价更是跌破了俄罗斯人的心理防线。不过,俗话说得好,“西方不亮东方亮”,在西方市场吃了瘪后,俄罗斯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市场,以缓解所需。
目前,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是印度和中国,尤其是印度,去年12月,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7万桶。当然,印度之所以这么“饥渴”,主要原因还是俄罗斯被迫降价,毕竟没了欧洲市场后,俄罗斯已经经不起再失去亚洲市场这个大客户了。
虽然俄罗斯将目光转向了亚洲市场,寻求中国的帮助,但站在中国自身利益的角度,这个忙中方就是想帮也帮不了了。原因在于,相较于印度对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大幅进口,中国对这种品质较差的原油兴趣并不大,反倒是比较热衷于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英文缩写字母命名的混合原油——ESPO原油。相比于乌拉尔原油,ESPO原油的纯度和品质都比较高,符合中国目前的需要,而且后者的出口地就位于俄远东地区的科兹米诺港出口,只要4天左右就能将ESPO原油送到亚洲客户手上。
当然了,原油品质和出口地是一方面,能让中国客户看中的还是ESPO原油价格的下降。尽管现在ESPO原油的价格继续以略高于60美元每桶的上限出售,但相较于去年11月份的67美元每桶,现在已经下降到60美元出头一点,总体上价格有了很多降幅。而且,这个价格正好跟西方“限价令”规定的上限一致,拥有合法合规的保险手续,可以顺利装船,并快速运到客户手中。
可以说,目前的状况对俄罗斯来说并不是很好。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几乎占到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贡献了40%的政府预算收入,是俄罗斯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
可如今,随着西方“限价令”的出台,俄罗斯很难再指望出口能源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再加上,一旦今年2月,欧盟此前批准对俄罗斯天然气限价措施的正式起效,将进一步冲击俄罗斯能源的出口价格。因此,若不积极寻求出路,或者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俄罗斯的经济迟早要面临崩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