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
尹喜,又名尹子,字文公,号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关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先秦时邽县人,今甘肃天水人。他自幼博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庄子·天下》把他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
□薛雨青
(资料图片)
尹喜幼时有异相,眼有日精,无日之表。少好学三皇之书《三坟》、五帝之书《五典》、八卦之书《八索》、九州之书《九丘》、太公之书《素书》和《易经》等典籍。善天文秘纬之术。习伏羲之法,仰观于天,俯察地理,莫不洞彻。他不行世间俗礼,隐德行仁于乡里。其后便涉览名山大川,后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以其楼观星望气,善修内学,深思至理圣道,故号其宅为“楼观”。周天子闻其闲拜为大夫,后又召为东宫宾友,并曾先后做过大散关和函谷关令。
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一日,观见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至,不久一鹤发童颜长者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而来,遂知必是老子李耳,便迎入官舍,以北面师而事之。尹喜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长者承诺,百日后,尹喜以疾辞去官职,并迎老子归楼观之宅,斋戒问道,并请著书,以泽后世。于是老子在观楼台上讲经布道,尹喜亲做记录。老子以所著《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终。之后,尹喜弃绝人事,按老子所授经法,精修至道,三年后遂解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被道家称为“文史真经”,发挥道德至理,其思想学说在《道德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有关史料记载,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虚自守,做人“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想”,他“虚以接物,则物清自明”,所以,他“未尝先入,而常随之”,主张“世已无居,形物自著”。他被道家尊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其位仅居老子之后,而在南华真人庄周之先。
尹喜生卒年月不详,史料也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他的出生地是甘肃天水,史料却有详细的记载。清代《直隶秦州志》曰:“关尹,雍州邽邑。”“而邽”,为天水也,“关尹为邽邑刑马山之渭水北岸也”。《甘肃新通志》《秦州直隶新志》《天水县志》载:“尹喜故里,在县城东三十之伯阳渠山上,山后有‘尹道寺’。”《中国名人大字典》载:“尹喜,天水人也。”大型辞书《道藏·尹喜传》曰:“关尹、故里渭河上游,天水也。”民国时期天水大学者冯国瑞先生主编的《秦州新志》载:“柏林观盛祀老子之地,又有‘讲经台’,山后十余里地有‘尹道寺’,为春秋时关令,尹喜故里也。”北魏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渭水》里也记载:“渭水,又东经上邽城南……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流,盖李取入西,往经所由,古山原畎谷,往往播甚名焉……渭水东入散关。”郦道元说的“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与《直隶秦州志》关尹雍州邽邑实际上是实指天水。大型辞书《道藏·尹喜传》《天水名人》《天水通史》等书中可看出,“老子西行主要活动在渭水中上游。”天水除了伯阳“柏林观”“讲经台”,不远之处又有“尹道寺”和“教化沟”,这些志书和史料无一不说明,尹喜出生于甘肃天水这一不争的史实。
尹喜在故乡天水留下了许多的传闻故事。相传,他辞掉官职后特邀老子在他的故里天水一游,两人经关中,过陈仓,沿渭水,越秦岭,翻越关山,历尽千辛万苦,顺着清水陇东镇的教化沟过牛涧里,最后抵达他的故里——尹道寺。一天,他和老子师徒二人看到南面渭水河谷中气象不凡,有龙虎之态,便顺着溪流而下,来到渭水之滨的兴仁村一带,见地势险峻,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渭河北岸的龙山和渭河南岸的虎头山恰好成龙虎相斗之势。站在龙山之巅远眺,山、川、河极巧地组成太极图之形,是理想的修行胜地。于是尹喜便与老子在伯阳龙山(今柏林山)上筑庵为庐,炼丹修行,著书立说,授徒讲经。并在刑马山又叫寻马山(今天水市麦积区伯阳境内,即龙山的龙尾部分)之阳,设坛讲学,一时学者纷至沓来,聆听《道德经》五千言和《关尹子》之中的至理名言,盛况空前,自此老、尹之学陇上得以传布。柏林观山门前正方形土山包便是当年老子的讲经台,观后还有老子庵等遗址。相传老子在伯阳居留、修行讲道十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一盛举,将老子的名字“伯阳”冠在尹喜生地之乡名之上,以讲经台作为纪念地,并在附近兴建了柏林观。修起了楼台殿阁,雕梁画栋,写真造像,影现真身。天水市东伯阳渠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观。柏林观建有讲经台,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称“尹喜故里”。
尹道寺与老子讲经台相距约数里路,沿清水教化沟向北,顺着盘山便道经半坡村就是尹趟子,传说这里就是尹喜的故乡,有尹喜故里之称。因为这里曾有专门祭祀尹喜的道观而得名。
现今的尹道寺,建筑在村头的一块坡地上。规模不大,土坯房,两间房前后并排,中间形成一个小院,院中有一小龛,供奉土地神,里面房子里供奉着太上老君,尹喜的圣像。房屋殿前悬挂古联一副,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颂《道德》”,对尹喜给予了历史的精辟颂扬和评定。尹道寺村(又名丰台村),在今清水县陇东镇境内,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有尹喜庙。村内现有26户人家,上百口人,居住在山梁上。附近有尹家台子村,村民多半姓尹,当是尹喜后裔。尹道寺附近还有牛涧里自然村,相传为老子隐居放牛之地。
民间流传,尹喜的母亲鲁氏在午睡时梦见天将降霄,流绕其身,然后就有了孕。尹喜呱呱落地时,地上突然生出几朵莲花,清香四溢,水汽氤氲。据说尹道寺村当时不叫尹道寺村,出了尹喜才更名的。尹喜是一位早慧超常的天才,出生时就伴随着祥瑞之象和异禀天成,他又喜天文、占星之术,其母鲁氏,对其教育甚严,幼时请人教喜启蒙,他勤学善问,少时究览古籍,喜好天文历法。
生活在羲里娲乡的尹喜,他从小就听大人讲述伏羲、女娲的故事,他对伏羲、女娲很钦佩,长大后对伏羲八卦、易学情有独钟。他测日影,观天象,习占星之术,能知古而见未来,他的学识深得当时人们称颂,后来他年纪轻轻做了大夫,然后当了函谷关令,再后来成为道教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被人称为仅次于老子的“亚圣”,有自己的独立著作《关尹子》。尹喜青年时期,果断辞去关令之职,追随师傅老子继续西行。自终南山楼观村过陈仓、越关山累死青牛,遂将牛头埋于关山之麓,竟然出水入西江。人们遂将西江更名为“牛头河”至今。当时老子见尹喜故里人心不古,遂于今清水陇东乡“教化沟”教化庶民。接着终于被尹喜精心策划引荐到自己老家清水尹道寺村滞留隐居多日,结庐精修至道,遂形成现在的尹道寺道观。
天水有花石崖、柏林观、玉泉观、老君庙、石门等几处大型庙宇道观和众多零散的道观,布满山峦。还有民间传说的眼泪罐、红山崖等,天水作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为当地旅游、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分量。追根溯源,与清水是尹喜故里密不可分。
(天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