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城中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中村改造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太原、杭州等大、中城市相继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例如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100万套,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30万套,老旧小区改造数量55万套, 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1.5平方米,比2020年的 ≥40实现增长。

深圳市“十四五”规划也指出:积极鼓励城中村和旧工业区有机更新,有序推进拆迁改造城市更新,深入开展整地利益规划,加快大规模土地盘活,打造“两个一百平方公里”高品质产业空间。城中村改造产业将逐步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住房供给的增加、公共服务水平和基础保障能力的提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广州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并将进一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同时根据《纲要》,广州将积极推进“三旧改造”,继续完善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三旧”改造政策体系,提升城市面貌。推进183条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39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27个旧街区改造项目,有序推动旧楼加装电梯;实施306个旧厂房改造项目,推动旧工业厂区向特色园区和创新产业功能混合开发转型。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城中村改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 进程表现为:进程上属于“急速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虚高;空间上,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 至失控。城市的扩张将城市周边的农村纳入城市的规划范围,城市周边的农村逐渐被城市的 高楼大厦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即城中村。

我国目前的城中村存在的几类问题:(1)居住人员和社会组织方面,存在着人口密度过高、社会治安压力较大、村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中村管理薄弱等问题;(2)土地、房屋权属状况方面,存在着土地权属混杂、结构失衡、房屋使用性质更改随意、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大等问题;(3)规划建设状况方面,存在着村庄规划缺失、规划落实和建设管理难度大、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居住环境差等问题。

2023年城中村改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今天,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立法,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城市更新进入提质增效期,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挖掘投资潜力、促进产业转型、激发城市活力成为重要发力点。

城中村改造是最近几年政府倡导一种提高城市职能,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利国利民政策,是指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化要求,对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的行为。城中村改造也是属于征收拆迁的一种类型,所以对于被征收房屋或者是土地的所有者是要进行征收补偿的。未来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将进入郑州、成都、重庆、合肥、长沙等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过去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被认为是特大城市,而现在很多省会城市和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正在向这个目标靠近,形成了新一批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想要了解更多城中村改造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城中村改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城中村改造行业报告是从事城中村改造行业投资之前,对城中村改造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评估项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对策等,为城中村改造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研究性报告。以阐述对城中村改造行业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城中村改造行业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