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7月28日电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5日报道,中国双边结算中人民币占比首超美元。
【资料图】
人民币首超美元,占比49%
据报道,在对华贸易的双边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正在扩大。关于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等使用的结算货币的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结算所占比例在2023年二季度达49%,首次超过美元。这其中较大的影响因素包括金融开放和中俄贸易增加。虽然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结算所占比例不到3%,但“去美元化”开始取得进展。
参考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资料,日本经济新闻社按照结算货币进行分类,对企业、个人和投资者的跨境交易进行了统计。除由货物和服务等构成的贸易结算外,股票、债券买卖等资本交易结算也包含在其中。
此次的统计未包括不直接经由中国的第三国间贸易和资本交易的人民币结算。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6月,美元在全球总结算额(包括第三国间)中所占比例为42.02%,居第一位,人民币约占2.77%,居第五位。
与中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相比,人民币结算所占的份额较小。不过,该份额已高于五年前的1.81%,存在感不断提升。其驱动力就是以中国经济实力为背景的双边结算。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为42.1万亿元。其中,贸易等经常项目为10.5万亿元;资本项目为31.6万亿元,占到七成以上。
2023年二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结算同比增长11%,达1.5104万亿美元。从可追溯的自201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这是人民币季度表现首次优于美元。
报道认为,人民币结算的规模扩大主要源于两个因素:资本市场开放和贸易结算“去美元化”。
延伸阅读
普京:美元被用作政治斗争的武器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6日在圣彼得堡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会面时表示,在当前国际金融中,美西方把美元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因此有必要建立替代性的金融秩序。
视频截图
普京强调,金砖国家是为了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合作。目前,金砖国家成员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元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8.36%,是199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低水平。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占比近年来也逐步减少。
长期以来,美国滥用美元霸权,加剧世界经济风险。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11次加息,美元急剧升值,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