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高邮经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开发区妇联、苏大高邮实验学校举办“麦田里的文化传承”主题活动,将阅读场景从农家书屋转到了麦田,围绕一粒米的故事展开,让同学们从书本到实践,领会农耕文化。
(相关资料图)
在马棚湾生态农业基地,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插秧机均匀插入田中,一粒米的最初形态在同学们的震撼声中诞生了。基地负责人围绕从育苗到成粮的全过程,向同学们讲解了一粒米的由来,在幼秧插下去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苗床修整、育苗、撒肥,秧苗插下去之后,经除草、灭虫长成稻苗,水稻收割后经晾晒储存到仓库,最后加工形成有机米。随后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大米存储和加工车间。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集体背诵《悯农》,在农事体验中体悟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一粒米的成长,从栽秧到收割至少需要五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千百年来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亘古不变的,这是时间的沉淀。通过阅读场景的转变,一方面让同学们从实践阅读大课堂中感悟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也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用知识创造更好未来的决心。
(来源:书香扬州)